第一大都会的汉长安有哪些遗址?

西安大都会照片-西安大都会西装定制地址

汉长安城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北,存在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,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、历时最长的都城,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中心。

汉长安古城也是我国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、遗迹最为丰富、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。汉长安城遗址的发现,探明了汉代长安城的布局和结构,为研究我国古代都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

公元前202年,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,最初计划建都洛阳,后来听从娄敬、张良等人建议,认识到关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,决定定都关中。刘邦决定首先修复兴乐宫,并改名为长乐宫,以此为基础,兴建都城,取用当地一个乡聚的名称,名为长安城。

汉长安古城主要有城墙、长乐宫、未央宫前殿遗址、椒房殿遗址、官署遗址、少府遗址、天禄阁遗址、石渠阁遗址、武库遗址、桂宫鸿宁殿遗址、罗寨遗址、樊寨遗址、讲武殿遗址、楼阁遗址、未央宫夯台遗址等。

西安阎良卓越府地址在哪里?

阎良卓越府项目位于:阎良蓝天二路与航空六路十字交汇东南角。

阎良府项目是集团在西安阎良航空基地打造的首个高端品质社区。集团创立于1996年,起源于深圳,深耕大湾区,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品牌价值,全国地产33强,商业地产综合实力前3强,历经25年40座城市的湾区豪宅专家,将为西安阎良重新定义新时代的高端居住方式,推动城市居住理念不断向前,引领都市人居生活质量的全面升级,打造阎良城市新封面。采用大都会风格打造项目建筑立面,凸显建筑气质;利用国际前沿科技营造智慧社区系统;园林规划星空主题布局形成一环、两轴、六大节点的景观园林,实现多功能、全龄段的景观节点;同时配备了约3000_业主专属会所,由中国物业百强TOP14的物业管理,致力于为阎良奉献一个高端居所。物业在业内首创ConciergeService礼宾司服务理念,以国际礼宾标准提供尊崇礼遇,量身定制物业价值,打造世界级服务品质,将为阎良带来高端礼遇服务。阎良府位于阎良蓝天二路与航空六路十字交汇东南角,南依航空基地、东接航空基地、北邻口袋公园及规划的清河湿地公园,同时临近恒龙缤纷城等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,聚集了城市优质配套。府是集团在西安第二个、阎良个以集团称谓进行项目命名,将城市、生态、低密、建筑、情景、礼序、智慧、空间八大美学注入其中,在总占地约8.1万_,约2.6的低密土地之上,结合科学严谨的定位规划,建设了13栋小高层、9栋洋房、1栋幼儿园及1栋会所与约4000_的社区情景商业,同时结合一线优装品牌,呈现出完美的质美空间。

当前价格:7100元/平方米。

物业类型:住宅。

产权年限:住宅底商40年。

装修情况:毛坯。

点击查看:阎良卓越府更多信息。

第一大都会的汉长安的遗物有哪些

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版筑土墙,墙高8米,墙基宽16米。东城墙长5940米,南墙长6250米,西墙长4550米,北墙长5950米,共有12个城门。

城内分为9个市区,街道宽阔平整,规划整齐。长乐宫、未央宫、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。

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,由一系列建筑构成,整座宫室规模很大,宫内的主要建筑是长乐宫前殿。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。仅长乐、未央两宫就占去汉长安城内一半面积。西汉诸帝仅刘邦常居长乐宫,从惠帝开始直到平帝,以后历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宫,而将长乐宫作为太后的寝宫。

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也似前殿,其规模与长乐宫前殿大体相当,是皇帝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。

建章宫在西城外的上林苑,占地也十分广阔,保存下来的遗迹甚多,如北阙、凤阙、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阁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见。

另一所重要建筑为长信宫,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,是皇太后在长乐宫中的常住殿宇。古代地理书籍《三辅黄图》中说:“长信宫,汉太后常居之。”

武库遗址位于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,平面为横长方形,四面有夯土围墙,内有库房基址7处,发现了一批铁兵器和铜兵器。

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,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,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,缺西北角,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,过去称长安城“南为南斗形,北为北斗形”,因此也称为“斗城”。

全城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。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、清明门、霸城门,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、安门、西安门,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、厨城门、洛城门,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、直城门、章城门。

汉长安城内的街道布局,古人有“八街九陌”的说法,据《长安志》记载:长安城中的8条大街,分别是华阳街、香室街、章台街、夕阴街、尚冠街、太常街、藁街和前街。安门、清明门、宣平门、洛城门、厨城门、横门、雍门、直城门等8个城门相通的8条城外大道,加上章城门外便门桥大道,构成古代文献上所说的“长安九陌”。

汉长安城及城内宫殿遗址中有大量建筑材料、汉俑、简册、秦汉封泥等,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
文献记载,汉长安城的一般居民区共划分为160个里,但流传下来的里名总共只有十几个。在长安城北面的横门东西两侧,设有九个市进行交易;另外在覆盎门外也设有市,城南还有专门交易书籍的“槐市”。

南郊的礼制建筑群遗址,以汉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最大,保存较完整。

辟雍遗址平面外圆内方。中间为一座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台,台上有平面呈“亚”字形的主体建筑基址,包括主室和四隅的夹室,四边有四堂。这组中心建筑外围方形夯土墙,四面辟门,四隅有曲尺形配房。围墙外边为圜水沟,沟壁砌砖。圜水沟与四门相对处各有一小水沟围绕。

王莽九庙遗址共发现12座建筑基址。这12座建筑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,中心是平面呈“亚”字形的主体建筑,外有近方形的围墙,墙的四面辟门。石础上有“始建国”年号,其位置和规模,都与《汉书-王莽传》所载的“王莽九庙”相符。

在汉长安城内外还发现汉代制陶、铸钱、冶铸等作坊遗址,如城西北角的六村堡、相家巷一带,发现烧造陶俑和铸铁的作坊遗址。

未央宫北的石渠阁遗址,城东阎新村附近的离宫遗址,城西建章宫范围内的好汉庙、窝头寨,城东南的老君殿、枣园村,昆明池南沧浪河畔的西赵村,城东清明门外等处,都发现有汉代的铸钱作坊遗址。

直城门附近则发现了制造兵器的陶范;在城西南角墙外约300米处还发现铜锭10块。

汉长安城遗物非常丰富,以陶质砖瓦建材的数量最多,还有铁器、铜器、石器、金属货币等。各个建筑遗址内部都发现有大批的建筑材料,如绳纹板瓦、筒瓦、脊瓦,云纹瓦当,“长乐未央”、“长生未央”、“长生无极”与“天无极”、“千秋万岁”等文字瓦当,回纹方砖、方格纹方砖、素面长条砖以及圆筒形陶水道、陶井圈,石柱础等。

铁兵器有刀、剑、矛、戟、镞、铠甲等;铁工具有斧、锛、凿、锤、釜等。铜器有、鼎、钫、锺、釜及铜戈、铜镞等。

货币有马蹄金、麟趾金和汉半两、五铢及王莽时的大泉五十、货布、货泉、布泉等铜币。

未央宫西北边的一座工官官署遗址内,有30000多片刻字的骨签,内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“供进之器”的记录,是研究西汉经济、官制等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。

唐朝的长安和各朝代的长安是一个地方吗?现在的地址是哪儿?

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、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 极端重要性 ,本条目主要讲述 古都长安。 其他意义上的“长安”,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,因此归并后置于本词条的意项 其他意义上的“长安” 之下。 长安 (拼音:Cháng ān;英文:Chang'an;韦氏拼音:Ch'ang-an;日语:ちょうあん) 长安,意为“长治久安”,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,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。 长安的地理位置,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,但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省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平原(关中平原)腹地。 长安大雁塔,唐永徽三年(652年)建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里,先后共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,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。 长安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、时间最长、影响力最大的都城。 长安(即今西安)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,同时也是与雅典、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。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,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,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。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-公元25年(西汉)、公元637年-公元904年(唐)的两段时间里,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,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,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,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。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 唯一 起点。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。 明朝初年起,长安改称西安,并沿用至今。 [编辑本段]先秦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,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、镐京(前1111年─前770年)。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,酆、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。 沣水西称酆京,沣水东称镐京,史称“酆镐二京”,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。 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,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: 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,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。 [编辑本段]西汉 秦末汉初,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,是秦始皇嬴政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,因此被称为“长安”。 汉初,高祖刘邦下诏,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,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。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,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,娄敬建议定都关中,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,纷纷反对,认为洛阳更好。于是刘邦征询张良,张良说:“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仅两世好,但是城郭仅数百里,田地太薄,四面都是平地,容易遭受到攻击。反观关中有函谷关、陇蜀的沃野千里,南边有巴蜀的富庶,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,可以在三面防守,并向东方牵制诸侯,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,当东方有变,就可以顺流而下。正所谓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。娄敬说的没错。”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,并拜娄敬为郎中,赐刘姓。 汉高帝五年(公元前202年)置长安县,高帝七年,定都于此。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、阿房宫北侧、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,命名为长乐宫。高祖七年(前200年)建造了未央宫,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,因地处长安乡,故命名为长安城。汉惠帝元年(前194年)至五年(前190年)建造城墙。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,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,兴建北宫、桂宫和明光宫,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,开凿昆明池,建建章宫等。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,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,开通商道,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、“丝绸之路”的起点,繁盛一时。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(2年)时,城中有8.8万户,24.6万人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、居民众多的城市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,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。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,长安改为西京。及至汉末,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。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,面积约36平方公里,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。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,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。城内的宫殿、贵族宅第、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。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,有长乐宫、未央宫、桂宫、北宫和明光宫等。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,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。居民区分布在城北,划分为160个“闾里“。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,称为“长安九市”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,苑内主要有昆明池、建章宫等。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。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,把居民区、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,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。 [编辑本段]魏晋南北朝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,建都洛阳,长安改为西京。 东汉末年,天下纷争,汉室势微,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。 西晋末年,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。 此后,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,前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魏、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。 [编辑本段]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,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。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,年久失修,破败狭小,污染严重,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。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(582年),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“川原秀丽,卉物滋阜,卜食相土,宜建都邑”(《隋书·高祖纪》)的地方建造新都,新都定名为“大兴城”。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,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,先造大兴宫城,后造皇城。开皇三年(583年)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、永安渠和清明渠,引浐水、交水、潞水,直通宫城。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,名为广通渠,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。605年,隋炀帝杨广即位,同年,建通济渠运河,自大兴至江都(今扬州),建行宫四十余座。608年,又兴建永济渠运河。大业九年(613年)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,使大兴城初具规模。杨广远征高丽、开凿大运河、修建洛阳东宫,最终导致民不聊生,国内烽火频起。 618年,李渊称帝,建立唐朝,改大兴为长安,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。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。 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.56公里,面积约84平方公里,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.7倍,汉长安城的2.4倍,北魏洛阳城的1.2倍,隋唐洛阳城的1.8倍,元大都的1.7倍,明南京城的1.9倍,明清北京城的1.4倍,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,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.2倍,古代罗马城的7倍。至盛唐,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、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。唐长安的人口中,除居民、皇族、达官贵人、兵士、奴仆杂役、佛道僧尼、少数民族外,外国的商人、使者、留学生、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。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、地区多达300个。唐的科技文化、政治制度、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。另外,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、朝鲜、缅甸等国家和地区。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、文化交流的汇集地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。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、宫城、皇城3部分构成,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。外郭城平面长方形,东西长9721米,南北宽8651.7米,周长36.7公里。每面有3座城门,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,其余皆为3个门道。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,平面长方形、南北1492米,东西2820米。中部为太极宫(隋大兴宫),正殿为太极殿(隋大兴殿)。东为皇太子东宫,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。皇城接宫城之南,有东西街7条,南北街5条,左宗庙,右社稷,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。后来,唐太宗(李世民)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,唐玄宗(李隆基)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,三座宫殿合称“三内”。 大唐芙蓉园,2008,西安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,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。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。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——芙蓉园,园中有曲江池。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、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,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。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、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唐都长安城的规划。 [编辑本段]五代以后 唐以后,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。后梁设大安府,后唐设京兆府,宋设陕西路、永兴军路,京兆府。元设安西路、奉元路等。 [编辑本段]明代 洪武二年(1369年),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,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,修建了西安城墙,留存至今,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。 明朝建国之後,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,一直心怀迁都之意,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。 西安城墙东南角,2008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,提到“据百二河山之险,可以耸诸侯之望,举天下形胜所在,莫如关中”。朱元璋顿时心动,但不形言表。经过仔细考虑后,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,并告谕天下:“天下山川,惟秦中号为险固,向命汝弟(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)分封其地,已十余年,汝可一游,以省观风俗,慰劳秦民。”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。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,比较两地地形,回来后向朱元璋献《陕西地图》。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,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,王者气派天下独步、无可匹敌。 然而世事难料,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後于第二年病逝,谥号“懿文太子”。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,白发人送黑发人,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,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。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《祀灶文》中,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:“朕经营天下数十年,事事按古就绪。维宫城前昂后洼,形势不称。本欲迁都,今朕年老,精力已倦,又天下初定,不欲劳民。且兴废有数,只得听天。惟愿鉴朕此心,福其子孙。”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,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。 此后不久,朱元璋也郁郁而终,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(皇太孙)朱允炆,史称建文帝。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,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(朱元璋第四子)发动“靖难之变”,篡夺了皇位,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,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--北平。 长安,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。明末,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,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,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。然而,吴三桂投靠清朝,以致清兵入关,攻灭大顺政权。